返回

勒胡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于“五胡乱华”问题(1/5)
    这个问题最近网上一直在吵吵,源是有人发现新的历史课本中,提法是“少数民族内迁”而不是“五胡乱华”,为此而愤愤不平。其实“五胡乱华”这四个字,因应本朝的政治立场,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不公开提了,已经有很多朋友贴出了好几版历史教材的图片,都只有“五胡”而无“乱华”,现在大家印象里这个词,大多自旧时代的历史读物,或者历史老师的扩展教学。

    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首先要说明,这个词并非产生于当时,而是后人(唐人)总结经验教训时候的创造。“五胡”两字首出唐初所编晋,说苻坚被姚苌索要玉玺时,咒骂道:“五胡次序,无汝名字。”专家考证,当时应该有五胡迭代而兴的某种谶语存在。但是苻坚说这话的时候,匈奴、鲜卑、羯、氐都有建国称号,唯独羌族,正是从姚苌才开始的。所以有一种可能性,即“无汝名字”指无姚氏,不是指无羌族;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即当时的谶语中,五胡的最后一个不是羌,而是别的什么族,要等姚氏建国后,后人倒推前言,才把羌给列进去。

    因为民族的划分并不是那么明晰的,好比慕容、拓跋虽然都号鲜卑,但风俗习惯和文化水平差得很远,完全可以当作两个民族看待。而且中文中向习惯以三、五、十等字代表其多,“五”胡最初可能只是虚数,后人附会,才合上那么五个民族,或者说部族。“五胡”即诸胡也。

    “五胡”暂且不论,主要问题在“乱华”。私以为这个名词并无不妥,只是有所偏颇,仅言一端,不能作为对一个时代的概括性描述,所以在中小学课本中不提是可以理解的小孩子本就容易跑偏,你再不给他一个四平八稳的概念,必然会出问题。至于非教科的各类历史读物,若再讳言此词,那就没有意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