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玉仙谣之诸神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 尘世神鸣 第三章 金陵诺(叁)(1/5)
    雨花台。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两个紧紧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历史上曾将延伸至安德门外的西岗,与前两个山岗合称聚宝山,明朝的南京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即由此山而得名(西岗即为石子岗)。

    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

    但“雨花台”的得名,源自南梁的一个美丽传说。

    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相传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说得生动绝妙,有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盛况空前。后来,此事感动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绚丽的石子。唐朝时根据这一传说将石子岗改名为雨花台。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被列为“金陵十八景”之一。

    南朝时盛极的高座寺于洪武初年被废,后建筑也多毁于大火。景泰癸酉(1453年)年间,礼部尚书胡滢前来进香,该寺的规模尚存,只是破败不堪。成化年间,僧人照堂广募钱财,想要加以修缮,到弘治戊申年(1488年)腊月正式动工恢复拓建,丙辰年十月(1496年)完工,先后恢复了药师、净业两大殿以及东室、西堂、钟鼓楼、厨房等建筑,寺后即为古雨花台。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再强大的王朝都将逝去,但同样,再深刻的苦难也终将远去。千载时光,悠悠而过,能够继续留在金陵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