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旬,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行军,明军抵达了磨盘山区。历史上,李定国就是在这里连续设下三道埋伏,沉重的打击了入滇清军。
在磨盘山的中间,有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羊肠小道穿过整个山体,这条小道只容一人行走,是一个天然的伏击地点。
自然,在被蝴蝶翅膀煽动后的这个时空,李定国“又一次”选择了这里。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吧。
“据说,巩昌王被那吴逆打到了大理去了,一路胜利,其兵必骄。所以,我军在此设下一,二,三,三道埋伏。每道埋伏两千人,待吴逆进入第三道埋伏,号炮一响,三道埋伏一齐杀出,将吴逆拦腰截为数段,速战速决!”李定国指着一张简陋的磨盘山地图,为帐内众人讲解作战计划。而永历则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坚决推辞了李定国让出主位的想法。
“泰安伯。”
“在!”
“你带领两千人,在小道的东南方向埋伏。”
“遵令!”
“广昌侯。”
“在!”
“你带领两千人在中间埋伏。”
“王玺。”
“在!”
“你带领两千人在最后埋伏。”
看着李定国在一旁下令,朱由榔内心不禁感叹起来:烈皇那时候,一个侯爵,一个伯爵,地位得有多高啊,如今却沦落到只能带一个游击的兵力…
“陛下,为了江山社稷,请陛下先行下山,静候佳音。”李定国单膝下跪道。说是御驾亲征,但历史上缩在后面的亲征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宋真宗。虽然李定国忠心耿耿,但在他心里,当今天子能不能比上宋真宗,还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晋王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