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中午,林木森把租来的车直接开进校园。
把后车厢里三箱爱文芒果提溜了两箱出来。打开副驾驶座,拿出课本,就往专任教师办公室里走去。
至于美味芒果大赛的报名表,就继续躺在副驾驶座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振兴逐渐夕阳化的农业,促进农业并整合观光资源,政府提出了一乡一特色的计划。
各乡镇可以申请经费,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产业。
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造就农业的口号,终于走到“以工业产值造就农业”的阶段。
当机器逐渐取代人力,被各个工业大佬们看中的时候,人们除了缩短工时的福利之外,还有一个缺点,人们缺乏稳定的工作机会。
于是服务业和农业,逐渐进入大员岛人们的眼前。
藉助服务业的发展,商业的发达,农业也有了新生的希望。
“特色”能造就更多的附加产值。
农会和乡镇区公所轰轰列列投入经费申请,试着找特色,做出特色计划。
在这一刻,许多人兴起爱乡爱土的情怀,很多文化界人士也跟着投入了这一波热潮。
或自然,或人为营造,不少乡镇区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的让自己的特色闻名大员岛。
关西的烧仙草、莺歌的陶磁、樱芝的西瓜、三义的木雕、大树的荔枝、关庙的凤梨、大埤的榨菜……
玉井不用人为营造,就有独一无二的产业,芒果种植。
这个产业,从岛国治理时代,就延续到现在。
当时,同样出名的有旗山的香蕉,关庙的凤梨。只是二十世纪后半,菲律宾香蕉逐渐兴起,旗山的香蕉遂日渐退出旗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