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认真分析努尔哈赤萨尔浒失利最多失了锐气,明军完全无力追杀。如追杀不管粮草,还是兵力布置上,露出破绽很可能被反击而变胜为败。所以只需要蛰伏几年恢复实力,然后重新四处掳掠,特别是将生满掳来补充会逐渐强壮起来,可再次向大明进攻。
而大明损失五万人马本来该不算什么,可惜万历顶着骂名弄到的银子在自己手上用尽了。其财政为养辽东遏止努尔哈赤的攻势的十万左右军队竟然也要征辽饷,而且还一加再加,让大明农民承受力达到了顶点,只差一丝一毫就会蹦断地步。
按说辽饷之类整个大明也就加了数百万两而已,以大明超一亿人口每个农户出钱并不算太多,为何如此一来让农民陷入了绝地边缘?
这是农民们此时本来就因土地兼并生活十分艰苦,而税上面要一两下面收三四两算善心的,七八两者也有。再加上一部分人逃避了,普通农民还要承担飞洒部分,所以完全是雪上加霜啊。
而正因为大明财政的窘迫,在辽东常采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策略。但几次添油战都失败了,让辽东形势越演越恶劣,崇祯时攻打到京城附近如无人之境。还与陕甘农民起义军左一脚右一脚,似配合着两面夹攻动摇了大明的基础。
看了对萨尔浒之战的叙述沈磊知道大明财政的窘迫,也看到了大明军队战斗力的不足。另外当然也有个指挥问题,其实看看兵书读读历史战术谁都能侃,根据双方军队的现状与地形、气象条件制定出最合适的战术才是一个将领该做的。
这就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话说容易做到困难。如杨镐只知分兵合击的好处,但他不曾研究透自己的兵士有没有这个战斗力,将领们有没有配合能力,所以这个个分兵合击也有点纸上谈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